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防范种业危机 张世煌

提示:四个征兆预示着中国种业正面临一场新的危机。中国种业即将亮起黄灯,有关部门应提前预警,使企业从容应对。面对潜在的危机,管理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揣足了在国内不值钱的美元、欧元跑到国外去疯狂消费,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只在国外才找到钞票的畸形价值。在这种对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利的情况下,种业却能够吸引大量投资,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警惕畸形投资和市场泡沫化所隐含的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在冲击国内制造业的时候,唯独对种业的影响微弱;国务院8号文件以后,政府方面增加了对种业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国内外热钱流向种业市场。在我国种子产业迅速膨胀的势头下,没有人怀疑种业的美好前景,特别是绝大多数企业都还弱小,大家都在期待崛起,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巨大风险摆在面前;人们很少注意中国种业市场正处于分裂过程。市场分裂不是国际因素造成的,而是内在经济规律使然。

四个征兆:畸形投资、产品积压、审定制度压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要观察中国种业暗藏的危机,最好去处是甘肃。那里正在积累将要覆盖全国玉米种业的巨大泡沫,而泡沫的背后则是种业不理智的畸形投资和盲目扩大生产。急躁的热钱基本上只是流向最能够快速赢利的环节,而创新能力和改革被忽视。现在需要向企业和投资人发出预警,制止盲目投资,防止泡沫式膨胀。

总体来说,中国种业的投入规模和强度都远远不足,至今尚未改变多、小、散、弱、乱的局面。中国种业迫切需要资本注入,使产业快速发展起来。至今,由于非市场因素的强势介入,造成企业的资源整合度仍然很低,资本积累缓慢。最近几年,国家政策有利于吸引投资,但要找准切入点,防止不理智行为和落入陷阱。

如果不能改变无序状态,两三年以后,泡沫破灭,热钱会流出种业,将有一批企业陷入困境。对种业发展来说,这本是好事,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和调整结构,但随着泡沫破灭,一批原本不错的企业将走向破产或濒临破产。种子企业要正确评估产业现状,正确评估自己的状况和地位,合理使用投资。一些企业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谋划,积极寻求更好的未来。

在这过程里,由于市场混乱,特别是品种审定制度所掩盖的潜规则和权利寻租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所庇护的山寨或流寇式大军会游刃有余,而把某些大企业搞得进退两难,束缚了手脚难以应对,终将面临再次出现类似长城倒塌的危局。如果说十年前那一轮危机的导火索是豫玉22为代表的高杆、大穗、晚熟、稀植型品种的技术原因,或者从积极意义来说,上一次危机宣告了计划经济下错误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及高风险型品种的终结,而即将发生的新一轮种业危机的诱因不在技术层面,在于管理体制!

在复杂局势面前,科技人员,管理者或企业,都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而不可与之对抗。

在中国种业迅猛发展背后掩盖着市场上正在积聚的负面力量,企业有较大市场,却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中国种业长期无法实现资源整合与资本积累。面对潜在的危机,管理部门要及早预警。科技人员已经从技术层面扭转了上一次危机的根源,企业从十年前那次痛苦经历中学会了较理智地调整生产规模和控制市场。但好景不长,近几年又在酝酿新泡沫。虽然这一次危机还没有爆发,但发出预警和采取防范措施的机会已经不多。某些骨干品种的市场是多家捆绑在一起,而整个市场趋势却是分裂的,这使部分企业陷入困境。问题不在于种业危机会不会发生,而在于如何使正规大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发生逆向淘汰。

从制种和加工基地已经看到可能导致种业危机的隐患,即连续几年,玉米种子生产超过市场需求!一年几乎生产两年的用种量,仅甘肃和新疆两个省区生产的种子已经超过全国需种量,四川西昌、宁夏、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再加上一些曾经萎缩的老基地近几年也在设法恢复种子生产……

连续几年种子过量积压,我们不担心一些产品技术落后、市场不对路或投资不理智的企业陷入绝境而被淘汰出局。我们担忧市场乱象可能引发逆向淘汰,某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方向失误和技术路线转型困难,这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长城和屯玉是前车之鉴,但重蹈覆辙的企业大量涌来。这次危机的征兆,不仅出现在企业,也体现在科研单位和管理层面,切不可盲目乐观。

中国种业面临危机的第三个征兆是利益集团胁迫品种审定制度把玉米育种推向绝境,审定制度自身也走向绝路。育种者都明白创新才有希望与跨国公司抗衡。但创新是死路一条,而且立马就死,被我们自己的品种审定制度所扼杀。不创新也是死路,被市场机制淘汰,属于缓慢的永久死亡。中国企业进退两难。如果不改革,不创新,我们便只能沿着双重利益集团所规范的育种方向,依靠落后的育种思路、技术路线和落后的种质基础,竞争不过跨国公司,必然被市场机制所淘汰。

中国大企业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另一个致命克星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山寨遍野,育繁推一体化的创新型企业无法积累资本,这将是迫使资本外流的致命因素,显然这才是需要政府部门干预的领域。管理部门应停止对种业研发、生产、加工和经营环节的行政干预,而集中力量做好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好的品种理应托起一个大企业;先玉335至少保住了两个上市企业免予崩溃,可是郑单958这么好的品种却一直没有把任何企业做大做强。纵观最近两年审定和转让的新品种都难以扶持企业发展。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管理部门要敢于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特别要改革品种审定制度,鼓励企业增加常规育种研发投入,激励创新,才能释放出先进生产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正确评估十年前那场危机

危机不都是坏事。十年前的危机原本是一次按照市场规律调整种业结构的极好机会,却由于行政干预和集团利益而挽救了一大批本该破产或已经破产的不规范企业。其中许多就是官商勾结的低层次利益集团。那次危机狙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即将发生的新一轮种业危机则是双重利益集团相互纠缠所致。其危害性就在于逆向淘汰。这是中国种业总也不能快速发展的内因。

现在,一些企业的市场情况良好,财务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有大市场而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缺乏后续产品储备,资本积累缓慢甚至下滑,生产经营稍有疏忽,就可能陷入危险局面。这种情况将发生在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主打产品的较大企业。他们的赢利水平将大幅度下滑,虽然一时还不会陷入绝境,但已经很麻烦。这类企业应主动约束和控制投资点,以渡过难关为第一要务。管理部门应意识到,即使这些企业能够自控,却无法躲避漫山遍野的山寨和贩夫走卒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致命冲击。政府要干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制止逆向淘汰。

个别企业靠合资途径躲过了十年前的种业危机,但合资十年并没有带来育繁推一体化的预期构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个别企业信心满满,却沦为跨国企业的代工。这类企业暂时不会垮掉,但也活不舒服,命运系在跨国公司的一个品种,实在是很危险的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内代工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前途命运。

目前只有极个别企业的状况比较好,今后要控制市场和约束膨胀,更要趁目前市场状况好的有利时机,加大研发投入,高起点提升能力建设。这些企业自控能力较强,但知识产权流失却是他们不能控制的致命因素,遍地山寨和贩夫走卒不受约束地超量制种和肆无忌惮地冲击合法市场,足以致正牌企业于死地,这就是逆向淘汰,迫切需要政府出手相救。不然的话,正牌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常规育种能力建设是投资重点

中国企业应重点加强育种研发的基础能力建设,奠定稳固的产业基础。中国企业过早地投入生物技术,只会本末倒置,降低效率,甚至加速死亡。而这种不理智发生在企业,也发生在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成为流行趋势。要汲取“超级”育种拖累企业发展的教训,对来自投资方的热钱和政府部门的项目都要保持冷静心态!

面对即将发生的种业危机,相关企业要及时调整方向,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常规育种。健全的常规育种研发体系是生物技术的受体和载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脆弱的中国企业尚不具备承接简单生物技术的能力。当种业危机来临时,由于科企脱节,生物技术再先进,也无法挽救企业于水深火热,只能给压死的骆驼添上最后一根草。企业在建立产业技术链时,必须明白当前中国种业的限制因素绝非生物技术,而是基本的常规育种和市场经营管理能力。

生物技术是烧钱游戏。对中国企业来说,先使自己健全地生存下去,摆脱资本积累的长期困扰,然后才是生物技术!活都活不下去,哪里有搞生物技术的本钱!主线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常规育种的核心地位都还不巩固,能搞出什么支线?登海种业至今未投入生物技术研发,是明智的选择,假如过早投入生物技术研究,恐怕早就被拖垮了。

个别不算大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生物技术,只是为了上市而作秀给外行人观赏,以便从股市圈钱。一旦上市成功,必然设法金蝉脱壳!受损害的只是中国种业的基本素质。

投资种业要理智,切不可冲着生物技术、“超级”和强优势这些虚假概念而去。这些概念既挽救不了弱势的中国企业,也挽救不了某些科研机构被边缘化的命运,只能加速拖垮中国种业。生物技术是强者的游戏,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热钱投资种业要实事求是,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中国企业越是把大量资金投入空虚而没有根基的生物技术领域,就越是有利于跨国公司挤垮中国企业!到那时候,不要怪外企太强大,只能怪自己的投资战略本末倒置,自己削弱自己的实力,给跨国公司创造了狙击中国企业的机会!

市场需求是种业投资与制度安排的依据

修订种子质量标准迫在眉睫。五年过去了,质量标准仍然向落后生产力看齐!现在,中国有将近一半的种子加工能力达到机械精量点播的质量要求,即全国一年的需种量能够达到较高质量,却继续迁就落后生产力,这就置先进生产力于进退维谷,打压先进生产力,阻止了市场的分裂过程,也阻止了资源整合,迫使中国种业长期不能完成资本积累过程。

管理部门以期把重点放在扩张甘肃制种加工基地建设,不如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基地建设是企业行为,质量管理是政府职责。面对分裂的市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种子积压,使有创新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减轻他们面对落后生产力的逆向压力,更坚定地朝着先进生产力投资和发展。

面对分裂的市场,企业和社会上的热钱都要冷静地对待种业投资,不妨想一想,你今天是在给谁投资?是给自己创造效益还是给别人创造机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想要投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的企业和热钱,应先去甘肃实地调研,不要使自己成为别人口里的螳螂,而要使自己成为明天的黄雀。不理智的投资将使企业陷入困境,过多的加工生产线将有一部分成为废铁,或者成为别人口里的螳螂。防止泡沫化,要实事求是地引导投资,停止那些刺激畸形投资的产业政策,允许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借助外力求发展,帮助企业挤压泡沫,提高运转效率。

现在,中国种业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均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剩,受政策制约,却不能到海外去投资,必然加剧内部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更要谨慎。在政策安排上,当务之急是取消品种审定制度,激励创新,抑制恶性竞争,同时,企业要防止盲目投资,规避风险。

在政策指导方面,要防止利益牵制和误导,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要加重企业话语权,给企业松绑,鼓励创新,抑制消极因素。

这一切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减少行政干预,就是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最大支持。面对市场化改革,若以强化行政管理来减缓市场化趋势,最终只能使中国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只有坚持市场化原则,中国种业才有希望。

即将来临的种业危机将淘汰一大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品种,这将断了企业和育种者的后路,更坚定地调整育种方向和目标,使一部分企业和育种者走上创新之路。所以,种业危机也有积极的一面。中国种业发展需要泡沫崩溃,然后才能使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起来。本文目的不是要挽救所有的种子企业于危难,只是提醒各方面及早采取措施,变不利为有利,当风险来临时充分利用潜在的危机,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发表在“种业科技”杂志2013年第5期)

来源:“种业科技”杂志2013年第5期      时间:2013/7/22 16:01:22
 
江苏焦点富硒农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龙堤南街 电话:4001158918 0515-83254998 传真:0515-83252788 邮编:224100 技术支持:小贝网络